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,工作重心在基层,基层干部身处一线,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“生力军”,基层干部要成为现代化建设的“排头兵”,必须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。
用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“练兵场”。基层是高质量发展的“前沿阵地”,也是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的“练兵场”。基层是最好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锻炼平台。基层最接地气,干部身上“泥土味”越多,越能实事求是;“汗水味”越多,越能增长才干;“人情味”越多,越能走进群众。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,基层发展任务重、要求高、责任广。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,基层干部“既要、又要、还要”,付出虽多,但基层也是干部磨练作风、提高素质、推进发展的“大考场”。在基层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可以培养开拓创新能力。在解决基层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中,培养“做大蛋糕”与“分好蛋糕”的协调能力。在山青水绿中陶冶情操,培养“天人合一”的可持续发展能力。在解放思想中实事求是,在合作中共赢,在开放中开阔发展胸怀、拓展发展格局。在基层厚植人民情怀,将群众全面发展需求放在心上,以共同富裕赢得民心,从群众中汲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智慧、底气和力量。
用好增强高质量发展本领的“方向标”。基层干部不仅接地气,而且要接天线,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,才能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提高站位,增强大局观、长远观、整体观,不至于陷入事务主义、文牍主义、本位主义。基层干部身处发展一线、民生一线、建设一线、攻坚一线,事情往往具体而琐细、繁复而纷杂。如果事无巨细,眉毛胡子一把抓,很容易按下葫芦起了瓢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。所以,要用席大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特别是新发展理念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,确保发展方向不偏、发展节奏不乱、发展靶心不散,全面、协调、统筹好速度和质量、发展和安全、发展和环保、发展和民生、发展和稳定等重大关系,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。
用好训练高质量发展本领的“大课堂”。专业能力是干事之基、成事之本。增强基层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,必须着眼高质量发展加强专业训练,增强专业能力。时刻怀着“空杯心态”,始终保持知识恐慌、本领恐慌、专业恐慌的紧迫感,用好线上线下知识课堂,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,实现现代化目标,自觉把读书学习、知识更新、能力提升当成一种生活习惯,不断优化知识结构、更新知识储备、提升知识能级,努力让自己成为专业工作的行家里手、综合工作的协调高手、复杂工作的攻关能手。根据高质量发展需要,立足工作岗位,利用好田间地头、社区里弄、工厂园区、产业链组等实践课堂,自觉加强专业锻炼,在做中学、学中做,做到干什么学什么、缺什么补什么,干一行、爱一行、精一行,练就“几把刷子”,不断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专业能力。各级党组织可以根据地方高质量发展、重点任务、重大项目的需要,依托党校(行政学院)、高校、科研院所等机构打造系统、适需、高层次的专业课堂,打造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的专业课程。推进干部培训重心下移,不仅重视对基层领导干部的专业训练,也要重视对一般干部的专业培训。多给一线干部、年轻干部、新入职干部搭建专业的“充电”“赋能”平台,化解专业培训的负“边缘效应”,助力95后、00后干部扣好高质量干事创业的“第一粒扣子”。
用好增强高质量发展本领的“助推器”。基层干部是党在基层重要的执政基础,是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。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是一般的能力,是更高层级的能力,是干部的进阶能力,是综合素质能力,是领导力、决策力、前瞻力,是改革创新能力、攻坚克难能力、应急处突能力、政治引领发展能力和抓党建促发展能力。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。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高质量考核评价体系,树立鲜明的基层导向和高质量发展的用人导向,把具备高质量发展能力的干部作为各级组织培养选拔的重点,促进基层干部见贤思齐,重视高质量发展,自觉推进高质量发展。对年轻干部多“压担子”“搭台子”“铺路子”,在高质量发展一线锻炼干部,在急难险重岗位考察干部,在改革创新中锤炼干部,在大风大浪中考验干部。
来源:秦风网
|